[謙懿專欄] 子宮肌瘤多因「血瘀」誘發 中醫:5種體質要注意
康健雜誌發布於 2019年08月28日17:10 • 文/黃惠姍 圖/pixabay
30歲的雯雯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職位,為了順利完成工作常熬夜、晚睡,時常籠罩在巨大的壓力下。某次就醫檢查,發現子宮內長了2顆4公分的肌瘤,導致每次月經來時不僅出血量大,經期還會延續長達半個月,長期出血讓雯雯貧血,容易頭昏、覺得疲累,嚴重影響工作狀態。
子宮肌瘤是女性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20~30歲的女性中,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有肌瘤,40~50歲的女性發生率更高,約一半的女性都有肌瘤,可以說是現代婦女的文明病。
「多數的子宮肌瘤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,有無症狀與長的位置有關,與肌瘤大小不完全成正比,」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施柏瑄表示,像雯雯這樣經血量過多的狀況,多數屬於長在黏膜下的肌瘤,容易出現經血量過多、經期延長、經痛、貧血等症狀;至於長在肌肉及漿膜下的肌瘤,大多要等到長得比較大顆,壓迫鄰近器官,才會引發腰痠、排便不順、頻尿等壓迫症狀。
目前認為「雌激素」或「雌激素+黃體素」的協同作用,是刺激子宮肌瘤增長的主要因素。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呂友文解釋,「子宮肌瘤」是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導致,許多女性懷孕後子宮肌瘤可能會變大,更年期後則會縮小,的確可以說明卵巢所分泌的荷爾蒙是刺激肌瘤增長的原因之一。
但子宮肌瘤的成因複雜,雌激素並不是引起子宮肌瘤的唯一因素,還含可能與種族、遺傳、孕產狀態、身體代謝機能、飲食、壓力、環境賀爾蒙等因素有關。
病理上一開始可能是因為染色體變異、特定的基因突變導致,到了育齡期加上卵巢分泌的賀爾蒙刺激,使肌瘤增大;但有些子宮肌瘤並不受雌激素的影響,可能與每個人的體質、子宮荷爾蒙的受體有關。
肌瘤多因「血瘀」誘發,5種體質要注意
子宮肌瘤的中醫病名為「癥瘕」,癥為血病、瘕為氣病,嘉品中醫診所中醫師葉濡端說明,當體內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,就容易形成「血瘀」。若子宮血行瘀阻,或是因為痰濕阻滯,長期下來造成「痰瘀互結」,就容易在子宮形成腫塊。
導致體內「血瘀證」的原因很多,主要好發於下列5種體質的女性。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、愛吃生冷食物又不常運動,身體往往是虛實夾雜多種體質的狀況,想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體質,建議最好還是請中醫師診斷。
【體質1/氣滯血瘀體質】
肝鬱氣滯的體質,容易造成血行不暢,產生「氣滯血瘀。」施柏瑄指出,根據刊載在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2012年2月第六卷第1期的研究發現,子宮肌瘤患者的中醫體質特徵中,最突出的即為「氣鬱體質。」
原因:肝鬱氣滯主要和生活壓力大、生活作息不佳、常熬夜晚睡及情緒起伏較大有關。
主要症狀:氣滯血瘀患者經前症候群明顯,經前容易乳房脹痛、心情煩悶易怒、頭痛、全身痠痛;月經期間下腹容易悶脹痛,經血帶有血塊。
日常保健:中醫理論中,情緒與肝氣的調暢有關,保持心情愉悅、適當紓壓能讓肝氣調暢,就不容易產生肝氣鬱滯、氣滯血瘀的肌瘤體質。
(子宮肌瘤患者的中醫體質特徵中,最突出的即為「氣鬱體質。」主要和生活壓力大、常熬夜晚睡及情緒起伏較大有關。圖片來源:pixabay)
【體質2/痰濕體質】
原因:脾虛陽氣不足的人,消化系統跟水分輸送代謝系統的功能較差,若再加上喜歡吃冰涼或油膩的食物、缺乏運動,就會雪上加霜讓身體累積一些不必要又無法排除的病理產物,中醫把它叫做痰、濕、飲。葉濡端表示,體內的痰濁、濕濁會阻礙氣血運行,產生「痰、濕、瘀互結」的狀況。
呂友文指出,痰濕會阻礙氣血的運行而造成瘀,子宮內如果有「瘀」的生理異常,久了就會有「癥」的肌瘤病理現象。此外,此外肥胖的人體內水分、廢物代謝較正常人差,容易形成痰濕體質,目前研究發現,肥胖與子宮肌瘤關係呈正相關。
主要症狀:痰飲水濕如果聚積在上焦,就會有晨起容易眼瞼浮腫、鼻涕倒流、咽喉容易生痰、喉中異物感等症狀;如果聚積在中焦,就會有脘腹脹滿、舌苔厚膩、腹部皮下脂肪囤積過多等症狀;如果聚積在下焦,就會出現循環不良容易下肢水腫、痔瘡等症狀。
日常保健:日常保健須注意飲食,避免冰涼及含糖量高的飲料、一些性味偏寒涼的瓜類也不宜多吃,多運動有益於促進代謝、排除身體的水邪。
【體質3/虛寒體質】
原因:中醫認為先天遺傳、年老、久病虛損或勞役過度導致的腎氣不足,是造成虛寒體質的原因。葉濡端表示,虛寒體質者容易出現子宮虛寒、子宮寒凝血瘀,造成「寒凝血瘀」。
主要症狀:常見有腰膝痠軟無力、在冷氣房或冬天時比別人容易怕冷且手腳易冰冷、吃入的食物消化不完全且容易腹瀉、頻尿,有些女性容易有白帶過多、甚至不易懷孕的狀況。
呂友文指出,虛寒體質的人因為陽氣(溫暖身體)的功能不足,容易有子宮收縮、局部痙孿、血液運行不順暢,造成瘀血腫塊的肌瘤問題。
日常保健:平日飲食應注意避免冰冷的飲品。可用龍眼肉、生薑、人參、黃耆等煮水當茶喝,或用黑豆泡酒少量飲用,都有補氣行血、溫暖子宮的效果。
【體質4/陰虛體質】
原因:現在女性常見陰虛體質,中醫陰陽理論認為,血與津液都歸屬在陰的範圍,陰虛體質在程度上是指血與津液的不足。
呂友文指出,陰虛體質的人血與津液都不足,血液循環相對緩慢,如果再有諸如壓力過大等,造成身體氣機不暢的氣滯現象時,就會加重阻礙氣血的運行,導致「陰虛血瘀」,形成瘀腫的病理結果。
主要症狀:陰虛體質的女性,容易伴隨著陽氣相對旺盛的上火現象,所以會產生如:心煩失眠、口乾舌燥、乾咳無痰、形體消瘦、眼睛酸澀、容易抽筋、潮熱盜汗等症狀。
日常保健:可以多補充一些甘寒養陰,又不會上火的食物,如花椰菜、甘藍菜、小白菜、芥藍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:,或是草莓、覆盆子、蔓越莓、石榴、核桃、枸杞、葡萄等水果。
【體質5/氣虛體質】
原因:氣虛體質的患者體內氣不足,無法順利推動體內的血液循環,容易形成「氣虛血瘀」。
主要症狀:平時容易疲累、精神不振,腸胃消化功能較差,抵抗力不佳、說話沒力。月經期間容易疲累嗜睡、經量偏多,月經過後則會頭暈、頭痛。
日常保健: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,氣虛體質者應避免寒涼飲食,以免傷氣、損傷脾胃。飲食上適合甘平性與溫性食物,中藥類像是黨參、黃耆、茯苓、紅棗等都是常見的補氣藥材。此外,適度規律的運動也有助於提氣、補氣,促進骨盆的氣血循環,對久坐辦公室的女性尤為重要。
(中醫治療確實能改善子宮肌瘤造成的臨床症狀,控制得好還有機會讓肌瘤不再變大,或是進一步縮小肌瘤。圖片來源:pixabay)
所幸,醫師給予雯雯疏肝理氣、活血祛瘀的中藥調理,再加上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後,經期大量出血的狀況逐漸改善,貧血引起的頭昏疲倦,以及腰痠的症狀也有大幅好轉。已經結婚的雯雯,近期正積極準備懷孕。
5公分以下肌瘤,中醫有助縮小
醫師們都表示,中醫治療確實能改善子宮肌瘤造成的臨床症狀,控制得好還有機會讓肌瘤不再變大,或是進一步縮小肌瘤。
不過,「肌瘤的大小、肌瘤的位置不同,治療效果也有差異,」葉濡端解釋,以肌肉層肌瘤來說,中醫治療效果較好,但若是黏膜下的肌瘤,效果會較差。
若肌瘤大小在5公分以下,中醫確實有助於縮小肌瘤,但若是超過6~7公分以上,常常直接按壓腹腔就摸得到肌瘤,施柏瑄表示,「一般建議還是要手術處理。」
中藥+針灸治療雙管齊下,改善子宮肌瘤
針對不同體質,中醫治療上會有不同的治則,例如氣虛體質需補氣、氣滯體質需理氣活血、痰濕體質需祛痰化濕,每個人血瘀程度的不同,還要給予相對應活血化瘀的藥,唯有讓子宮的氣血運行通暢,才有助於減少子宮平滑肌細胞不正常增生的機率。
施柏瑄指出,治療上常用加味逍遙散、柴胡疏肝等藥物,疏肝行氣處理氣的鬱滯;桂枝茯苓丸、少腹逐瘀湯等藥物活血化瘀;蒼附導痰湯等藥物理氣化痰。
除了服用中藥調整體質外,也可依據患者的狀況,搭配針灸加強療效。雖然在實證醫學的證據上,還沒有針灸讓肌瘤消失的研究,但藉由針灸經絡的疏通、穴位的刺激,確實有助於舒暢氣血、改善血瘀的狀況。
呂友文說明,人體的經絡如腎經、脾經、肝經、任脈、衝脈,這些經脈的循行路徑及經脈的生理功能,都跟子宮的生理狀態有關。
除了臨床上常用的子宮穴、八髎穴外,「針灸不同穴位其效用也有所不同,」葉濡端解釋,三陰交、血海穴可活血、太衝穴可理肝氣;豐隆穴有助痰濕體質者祛痰化濕;虛寒體質者溫灸氣海、關元穴,都有助調理體質、改善症狀。
出血過多別亂補,最好由醫師開立處方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很多屬於黏膜下肌瘤的女性,常因為經血量過多,出現貧血的狀況。雖然中醫補血的處方很多,如四物湯、當歸補血湯、聖愈湯等,但醫師們提醒,這些看似食療的湯方,其實都屬於藥材,不同的體質狀況,適合的補血藥有所不同,需要中醫師依體質開立適合的藥方,最好不要自行進補,以免補錯。
葉濡端叮嚀,已經有子宮肌瘤的婦女,務必要針對體質對症調理。子宮肌瘤的患者,若未從根本改變身體的狀況,當飲食不當或生活作息不正常,可能會加快肌瘤增長的速度;許多女性甚至以為切除肌瘤後就一勞永逸,但生活、飲食習慣未調整,形成肌瘤的體質未改變,肌瘤很容易再度復發。
醫師們提醒,現代女性很多都久坐、運動量過少,其實適當的運動有助幫助骨盆腔的循環,且規律的運動也能幫助控制體重,對因肥胖導致肌瘤的民眾也能有所幫助。此外,平時也要注意情緒調解、釋放壓力、睡眠充足,避免病情加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