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🔹 中藥調理處方:主方為 龜鹿二仙膠加味:
- 龜板膠、鹿角膠:滋補腎陰、壯陽生髓
- 人參、枸杞子:補氣養肝腎,促進骨髓再生
- 杜仲、續斷、補骨脂:強筋壯骨、補腎助陽
- 佐以 參苓白朮散加減:健脾助納,強化營養吸收
- 搭配日飲 杜仲首烏飲:溫補肝腎、黑髮強筋
- 🔹 針灸療法 每週針灸2次,選取穴位如:
- 腎俞(BL23)、命門(GV4):補腎壯骨、益精填髓
- 足三里(ST36)、陽陵泉(GB34):健脾祛濕,強化四肢
- 委中、承山、肝俞、脾俞:疏通經絡,減少腰腿痠痛
- 並配合艾灸命門與腎俞穴,以溫補腎陽,緩解冷痛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article/55176
確診後該如何調養身體? 施柏瑄醫師請您這樣做
上班族元君至中醫診所跟醫師反映:「很多人確診都有發燒、咳嗽、甚至會喘,但我確診,卻什麼事都沒發生,原本也以為確診沒事很幸運,誰知道隔離出關上班後,只是搬東西到公司二樓,就非常的喘,甚至喘到無法講話,還會頭暈,體力也變得很差,請問醫師,這算長新冠嗎?」
中醫師施柏瑄醫師表示,長新冠通常是指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,症狀持續超過 2 個月;多數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,大部分會有心肺氣虛,進而產生胸悶、心悸、氣喘等後遺症,而且染疫後,很可能會誘發之前的過敏、氣喘發作,必須趕快治療,最好的治療黃金期則在確診後的一個月內,不然可能就真的會影響心肺功能而有長新冠。
新冠肺炎患者無論是輕重症,可能會出現如:呼吸困難、身體疲勞、胸痛或胸悶、咳嗽、嗅覺或味覺出現障礙等不同的症狀,這些症狀都可能留下長期的後遺症,中醫的治療目的為促進肺功能及體能恢復,能達到很好的調理及改善效果。目前各大醫院也針對新冠後遺症開立整合康復門診,中醫藥除了於預防以外,在治療新冠肺炎上也有明顯的改善,對於存留長期後遺症的患者,可透過中醫個人化辨證,擬定處方,進行診療。
中醫師施柏瑄醫師針對常見出現後期症狀整理出以下幾點建議:
《肺部纖維化之後遺症》
肺部受到病毒侵擾,組織修復後出現較厚、較硬的疤痕。
治療要點:潤肺化瘀、鎮咳祛痰
可服用:清燥救肺湯
《血虛陽虛之後遺症》
因身體氣機虛弱導致乏力疲憊、乾咳、呼吸淺快、血氧飽和度不佳者。
治療要點:養血滋潤、益氣補陽
可服用:百合固金湯
《嗅覺和味覺障礙之後遺症》
可能因嗅覺或味覺相關細胞受到感染導致發炎和損傷所產生。
治療要點:益氣滋陰、辛涼補陽
可服用:辛夷清肺湯合沙參麥冬湯
《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之後遺症》
可能是病毒造成腦神經、腦微血管損傷導致。
治療要點:活血化瘀、醒腦修復
可服用:天王補心丹合丹參
保健品方面:補充高EPA魚油,可以抗發炎、抗氧化,調節免疫,改善長新冠後遺症
飲食攝取方面:多多補充維他命A、C、D
維他命A: 維持上呼吸道黏膜健康且提高免疫力
維他命C: 讓皮膚和黏膜機能正常
維他命D: 降低呼吸道感染
攝取鋅質:含鋅的食物它可以滋養肺部的黏膜並修復受傷部分
攝取優質蛋白質:蛋白質可以修復身體組織、增加白血球,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像是大豆製品、魚貝類、雞蛋、各種肉類、乳製品、蛋白質飲品等。
康復養肺
除了可以透過科學中藥調理,早日平衡病毒感染後的人體免疫絮亂,逐漸恢復健康。謙懿中醫診所施醫師也特別針對新冠肺炎後遺症,利用沙參、砂仁、辛夷、魚腥草、大青葉、荊芥穗、杏仁、防風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、黃耆、白朮、連翹配伍研發謙懿康復養肺方,可改善疲倦、體力或腦力勞動後倦怠加重、呼吸困難、容易呼吸短促、咳嗽、胸痛、心悸、腦霧(很難思考或集中注意力)、頭痛、失眠、頭昏暈、嗅覺或味覺改變、腹瀉、腹痛、關節或肌肉疼痛、皮膚癢、蕁麻疹.....等長新冠(Long COVID)後遺症。
另外,也建議可以多運動,可幫助提高身體代謝、降低發炎機率,還可以改善情緒低落、加強認知功能。
郭先生,68歲,退休前是位貨運司機,年輕時曾抽菸超過30年,雖已戒菸多年,但近幾年常覺得胸悶、咳嗽不止、氣短,尤其天氣轉涼或清晨起床時,症狀最為明顯。到了冬天,稍微走個幾步路就氣喘吁吁,甚至講話都感到吃力,咳嗽時還會有白色黏痰,偶爾夾雜黃色痰絲。他曾至西醫診所檢查,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,並給予支氣管擴張劑與吸入性類固醇藥物。但他自述效果有限,且擔心長期依賴吸藥會有副作用,於是轉而來到謙懿中醫診所尋求中醫協助。
謙懿中醫師詳細詢問郭先生的病史與生活習慣,發現他屬於典型的「肺脾兩虛、痰濁阻肺」體質。舌質淡胖、苔白膩,脈滑而無力。根據中醫辨證論治,謙懿醫師認為郭先生體內正氣不足、肺氣失宣、痰濁停聚,遂開立健脾補肺、化痰降氣的中藥處方,並配合針灸治療以疏通經絡、宣肺止咳。
中藥以《參苓白朮散合蘇子降氣湯加減》為主,補肺益氣、健脾祛濕、降氣化痰,常用藥物如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蘇子、半夏、陳皮、杏仁等;針灸則選取列缺、中脘、曲池、定喘、足三里等穴,強化呼吸功能、緩解氣喘咳嗽。
經過持續三個月的治療與生活調整,郭先生搭配謙懿康復養肺方氣喘頻率顯著減少,痰量減少,夜間不再頻繁咳醒,整體體力與生活品質有了明顯提升。他對中醫的調理效果深感滿意,也主動配合飲食與運動養肺,持續回診追蹤,並成為中西醫結合調理慢性肺病的成功典範。
✅ 戒菸:是控制COPD最關鍵的第一步。
✅ 避免過度活動:尤其寒冷或霧霾天應減少外出。
✅ 保暖防寒:天氣變冷時注意胸背保暖,避免呼吸道感染。
✅ 呼吸訓練:如縮唇呼吸、腹式呼吸可提升肺功能。
✅ 規律作息與飲食: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多食用潤肺健脾食材(如白木耳、百合、蓮子、杏仁粥)。
✅ 補充水分:保持痰液稀薄,利於咳出。
✅ 定期回診:與中醫師配合調理,防止復發。
劉小姐是一位30歲的白領工作者,長期受子宮內膜異位困擾。她每次經期前後都會出現劇烈的下腹疼痛,痛感如針刺般,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睡眠,伴隨著經血量過多和血塊。她也曾多次因經痛嚴重到需請假休息。除此之外,劉小姐還有排便痛、性交痛等不適症狀,生活品質大受影響。起初,她曾嘗試過西醫治療,使用止痛藥及口服避孕藥,但效果不顯著。隨著疼痛日益嚴重,她決定嘗試中醫治療,於是來到謙懿中醫診所求診。
謙懿中醫師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、舌診和脈診,診斷劉小姐屬於氣滯血瘀型的子宮內膜異位,認為與長期情緒壓抑、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、血行不暢有關。中醫師為她制定了個人化的治療方案。
中藥方面,開立了溫經湯合少腹逐瘀湯加減,以溫經暖宮、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為主,搭配謙懿調經方可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痛經情況。
針灸治療則選擇關元、氣海、三陰交、血海等穴位,針對性地調理子宮氣血,減輕疼痛,並促進經血排出。
經過數週的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,劉小姐的經痛症狀明顯減輕,經血量趨於正常,腹痛的頻率與強度也大幅降低。她的情緒變得穩定,工作與生活品質也逐漸提升。
謙懿中醫師叮囑她,子宮內膜異位屬於慢性病變,需持續調養,不可貿然中斷治療。劉小姐也養成了定期回診和良好的生活習慣,終於擺脫多年來的痛苦,重獲健康。
· 藥物治療:
· 手術治療:
針刺每週2-3次,並結合溫灸治療,促進血液循環和經絡疏通。
透過中醫的辨證論治、個人化調理和針灸治療,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可獲得有效緩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