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
[年假公告] 謙懿中醫診所 2025/01/26 (日) 2025/02/02 (日) 春節過年休診
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
[謙懿EDM] 謙懿中醫產後調理全面指南
[謙懿EDM] 謙懿中醫產後調理全面指南
產後調理是每位新手媽媽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。中醫認為,分娩過後,女性身體處於「百脈空虛」的階段,氣血損耗嚴重,加上筋骨鬆弛、內臟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如果不及時調理,可能為日後的健康埋下隱患。謙懿中醫診所結合中醫理論與現代科學,提供專業的產後調理建議,幫助新手媽媽恢復健康與元氣,為未來的生活與哺乳做好準備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一、產後膳食原則
產後女性的飲食調整不僅僅是為了補充能量,更在於幫助氣血回復、強化脾胃功能、促進子宮收縮和惡露排出。根據中醫的理論,以下是產後膳食需要遵循的原則:
1. 避免寒涼食物
產後女性體內陽氣不足,脾胃功能虛弱,寒涼食物容易損傷脾胃,加重氣血虧虛,導致惡露不盡、產後腹痛或其他問題。因此,像冰品、冷飲以及寒性食材(如西瓜、黃瓜、椰子、海帶等)應盡量避免。
2. 避免刺激性食物
辛辣、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會增加脾胃負擔,容易導致乳腺炎或乳汁分泌不暢,也可能引起體內上火,應避免食用,如辣椒、咖啡、咖哩等。
3. 減少酸性食物
酸性食物,如酸梅、檸檬,容易阻滯氣血運行,不利於惡露排出,建議少量食用。
4. 清淡為主,避免重鹹
產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,避免高鹽分飲食,過多的鹽分可能導致水腫和乳汁分泌不足。
5. 溫熱飲食
產後女性應食用溫熱食物,避免冷食冷飲,有助於促進氣血循環,幫助脾胃功能恢復。
6. 根據傷口調理飲食
若有剖腹產或會陰傷口,未完全癒合時,應避免食用麻油、酒類或海鮮(如蝦蟹),以免刺激傷口發炎。待傷口癒合後,可適量加入溫補食材,促進修復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二、適宜的膳食選擇
中醫認為「藥食同源」,產後女性需要選擇適宜的食材來補充氣血、修復身體。以下是推薦的食材:
1. 蔬菜類
紅蘿蔔、高麗菜、菠菜、茼蒿、芹菜等蔬菜不僅富含維生素,還具有健脾胃、補氣血的作用。
2. 水果類
溫性的水果如蘋果、芭樂、木瓜、櫻桃、水蜜桃等,既能補充維生素,又不會損傷脾胃功能。
3. 蛋白質類
雞肉、雞蛋、魚類、豬肝、紅蟳、牡蠣等富含蛋白質的食材,有助於促進組織修復、提升免疫力,且能有效刺激乳汁分泌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三、生活起居注意事項
產後女性的生活起居必須特別注重「養生與避忌」。中醫認為,產後氣血未復,筋骨鬆弛,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寒邪侵入,引發日後病痛。以下是需注意的事項:
1. 避免受寒
中醫強調「月子病三分治七分養」,產後需遠離冷水與冷風,保持身體的溫暖。特別是腰腹部和雙腳部位,應加強保暖,防止寒氣入侵。
2. 良好的作息
規律的睡眠是恢復氣血的關鍵,產後應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和過度疲勞,並適時休息。
3. 適度活動
雖然需多休息,但適量活動同樣重要。產後可選擇輕微的散步活動,幫助氣血運行,但應避免搬重物、爬樓梯等對腰腹有壓力的動作。
4. 使用束腹帶
束腹帶可幫助剖腹產傷口癒合,促進子宮收縮及內臟恢復。
5. 保持清潔衛生
注意個人衛生,特別是陰部與會陰部的清潔,防止感染。同時,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產後便秘。
6. 保持愉悅心情
中醫認為,情緒與氣血息息相關,產後應避免悲傷、焦慮等負面情緒,保持心情愉快,有助於身體恢復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四、針對產後體質調理的中藥與飲品
中醫調理是產後恢復的重要手段,能有效補氣血、健脾胃、固腎精,從根本上改善體質。以下是謙懿中醫診所專為產婦設計的中藥與茶飲:
1. 代謝生新修復方
功效:幫助惡露排出,促進子宮收縮和修復,減少腹部疼痛與出血不淨。此方具有活血化瘀、調經止痛的效果,建議每日早晨服用,可改善產後氣血瘀滯的問題。
2. 健脾補氣養血方
功效:針對產後氣血虧虛,改善面色蒼白、乏力等症狀,並增強乳汁分泌。此方健脾益氣、補血養心,幫助產婦快速恢復體能,同時提升免疫力。
3. 杜仲首烏飲
功效:滋補肝腎,改善產後腰膝酸軟、筋骨無力及掉髮問題。此飲品每日飲用,對於鞏固體質和強化筋骨有顯著效果。
4. 泌乳充盈飲
功效:促進乳汁分泌,緩解乳腺堵塞及哺乳不足問題。有助於乳腺疏通,讓哺乳更加順暢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五、坐月子期間的常見問題及處理建議
1. 乳房脹痛
使用冰敷和熱敷交替的方法可減輕脹痛,同時需勤排空乳房,避免乳汁淤積。
2. 乳腺炎
當乳房出現紅腫熱痛時,應冰敷緩解腫痛,並適當按摩乳暈周圍促進乳汁流動。如伴隨發燒症狀,需及時就醫。
3. 母乳不足
增加蛋白質湯類(如花生豬腳湯、魚湯)攝取,同時多讓嬰兒吸吮,刺激乳汁分泌。
4. 便秘問題
通過調整飲食,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,必要時使用中藥進行調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六、衛教與日常注意事項
日常保健對於產後恢復的長期效果有著重要影響。產婦應遵守以下幾點建議:
1. 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,保證充足的睡眠,有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。
2. 保持清淡飲食,避免高鹽、高糖及油膩食物,保持體內環境清潔。
3. 適度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,如散步、輕柔的產後瑜伽等。
4. 情緒管理,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過度焦慮或壓力。
5. 定期復診,監測身體狀況,確保產後調理效果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謙懿中醫診所專注於產後女性的身心健康,提供個人化的調理方案,幫助新手媽媽重拾健康,迎接美好生活!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專業建議,請隨時聯繫我們!
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
[謙懿EDM] 「腰椎間盤突出」怎麼辦?
[謙懿EDM] 「腰椎間盤突出」怎麼辦?
林先生今年42歲,是一位長期從事搬運工作的物流員工。由於長時間搬運重物,林先生的腰部負擔一直很大。最近幾年,他發現只要天氣變化,尤其是下大雨或寒潮來襲時,他的腰部就會感到酸痛甚至刺痛,嚴重時還會輻射到腿部,影響走路和日常工作。他曾經到醫院檢查,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,並嘗試過多種止痛藥,但只能暫時緩解,並且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讓他容易胃痛十分困擾。
在朋友的推薦下,林先生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,希望能通過中醫治療來改善腰痛問題。謙懿中醫師仔細詢問了林先生的病史,並通過望診、聞診、問診和切診,發現他舌苔厚膩,舌淡紅,脈象滑,腰部按壓時有明顯壓痛點,痛處固定不移。中醫師診斷他的腰椎間盤突出屬於「寒溼痹阻型」,是由於寒溼侵襲、血瘀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,在最近只要颱風或下大雨的天氣,腰痛更是明顯。
針對林先生的情況,謙懿中醫師為他開出了獨活寄生湯加減,這個方劑以祛風除溼、溫經止痛為主,主要藥物包括:獨活:祛風除溼,止痛。桑寄生:補肝腎,強筋骨。當歸:活血化瘀。杜仲:補肝腎,強腰膝。牛膝:活血通絡。此外,謙懿中醫師還為林先生進行了針灸治療,選取了腰陽關(GV3)、腎俞(BL23)、委中(BL40)、阿是穴等穴位,幫助疏通經絡、改善氣血循環、緩解疼痛。
經過幾週的中藥和針灸治療,搭配「謙懿筋骨活血方」疏通活絡,林先生的腰痛明顯減輕,天氣變化時的腰部不適也得到了緩解。他不再需要頻繁依賴止痛藥,日常生活品質明顯提高。謙懿中醫師提醒林先生,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需要持之以恆,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搬重物,注意腰部保暖,並免寒溼,並定期進行調理,防止病情復發。
腰部椎間盤突出
1. 病因
勞損積累:長期反覆彎腰、搬重物或不良姿勢導致椎間盤過度壓迫。
外力損傷:如突然的摔倒或扭傷,可能引發椎間盤纖維環破裂。
年齡退化:隨著年齡增長,椎間盤內的含水量減少,彈性降低,易發生突出。
寒溼侵襲:受涼或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中,易加重腰部的不適。
2. 盛行人口
年齡:多發於30-50歲的成年人。
職業:重體力勞動者、久坐辦公人員以及運動員是高發人群。
其他:肥胖、腰部受傷史的人群患病風險更高。
3. 發病症狀及西醫治療
症狀:
腰部疼痛,可能伴隨下肢放射性疼痛(坐骨神經痛)。
腰部活動受限,無法彎腰或直立。
疼痛與氣候變化有關,受涼時症狀加重。
嚴重時可能伴隨下肢麻木、無力,甚至大小便失禁。
西醫治療:
藥物治療:非甾體抗炎藥(NSAIDs)緩解疼痛和炎症;肌肉鬆弛劑放鬆痙攣肌肉。
物理治療:牽引、熱敷、電刺激、核心肌群鍛煉等。
微創治療:如椎間孔鏡手術,切除突出的椎間盤部分。
手術治療:針對嚴重病例,可能需要進行椎間盤摘除術或融合術。
4. 中醫證型及方劑
寒溼痹阻型:
症狀:腰部冷痛重著,遇寒加重,局部有壓痛,舌苔白膩,脈弦滑。
方劑:獨活寄生湯加減。
主要藥物:獨活、桑寄生、當歸、杜仲、牛膝、桂枝。
氣滯血瘀型:
症狀:腰部刺痛,固定不移,痛處壓痛明顯,舌質暗紅有瘀點,脈細澀。
方劑:身痛逐瘀湯加減。
主要藥物: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地龍、乳香、沒藥。
腎虛腰痛型:
症狀:腰膝酸軟,疼痛隱隱,勞累加重,伴有乏力、遺精或夜尿頻多。
方劑: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主要藥物: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。
溼熱下注型:
症狀:腰部疼痛灼熱,伴下肢腫脹或麻木,舌苔黃膩,脈滑數。
方劑:四妙散加減。
主要藥物:黃柏、蒼朮、牛膝、薏苡仁。
5. 針灸
主要穴位:
腰陽關(GV3):調節腰部經絡,緩解疼痛。
腎俞(BL23):補腎強腰,改善腰部功能。
委中(BL40):舒筋通絡,緩解坐骨神經痛。
阿是穴:針對局部壓痛點,疏通氣血。
輔助穴位:足三里(ST36)、太溪(KI3)、大腸俞(BL25)。
6. 衛教
正確姿勢:避免長時間久坐或搬重物時姿勢不當,彎腰時應用腿部力量分擔。
腰部保暖:特別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,要注意腰部的保暖,避免受寒。
適度運動:進行核心肌群鍛煉,如瑜伽、游泳,可強化腰部肌肉支撐。
控制體重:避免過度肥胖,減少腰椎的壓力。
定期復診:即使症狀緩解,也應定期檢查和調理,防止病情復發。
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
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
[公告] 假的謙懿中醫診所帳號再賣產品,請大家注意不要被騙
Facebook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chianyi
=================
謙懿中醫診所 Chian-Yi TCM Clinic
住址:112台北市北投區實踐街21號
No. 21, Shijian St., Beitou Dist., TaipeiCity 112, Taiwan (R.O.C.)
電話:02-2821-3974
EMAIL:tcmchianyi@gmail.com
Facebook粉絲專頁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chianyi
Blog:https://tcmchianyi.blogspot.com/
Line@ ID:@chianyi
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
[謙懿EDM] 經痛
[謙懿EDM] 經痛
李小姐今年28歲,從事設計工作,平時生活節奏較快,工作壓力大。每次月經來潮時,她都會經歷嚴重的經痛,特別是小腹部的悶脹疼痛難以忍受,疼痛常常伴隨腰背酸痛,並且會延續到經期的頭幾天。有時疼痛加劇到讓她不得不請假在家休息,依賴止痛藥來度過經期。然而,長期服用止痛藥讓她感到身體越來越虛弱,疼痛也沒有根本的改善。
經朋友推薦,李小姐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,尋求中醫治療。謙懿中醫師對她進行了詳細的問診,並觀察了她的舌苔和脈象。發現她的舌暗紅、苔薄白少,朱點、齒痕、 瘀班、舌下絡脈瘀,脈弦細澀。謙懿中醫師診斷證型為“氣滯血瘀”型,這是由於長期的工作壓力、情緒不暢,導致氣機不暢,血行不通,進而引發經痛。
針對李小姐的病情,謙懿中醫師為她開出了逍遙散加減,這個方劑具有疏肝解鬱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能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經痛。主要藥材包括:當歸養血活血、赤芍柔肝止痛、柴胡疏肝理氣、白朮健脾和中、牡丹皮清熱涼血、丹參活血化瘀,並搭配「謙懿疏肝調經方」調理身體,同時,謙懿中醫師還搭配針灸療法,選取了三陰交 (SP6)、合谷 (LI4)、血海 (SP10)等穴位,幫助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李小姐的經痛逐漸減輕,月經來潮時的小腹疼痛明顯緩解,腰背酸痛的情況也逐步好轉。她不再需要依賴止痛藥,經期生活的舒適度大幅提升。謙懿中醫師提醒她,經痛的治療需要持之以恆,即使症狀改善,平時也要注意調養情志、保持規律作息,以防病情反覆。
經痛 (痛經)
病因
1. 氣滯血瘀:由於情志不暢、壓力大等原因導致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瘀阻不通引起疼痛。
2. 寒溼凝滯:外感寒邪,寒溼內生,使經血運行不暢,寒凝血滯。
3. 氣血虧虛:久病體虛,或因過度疲勞、飲食失調,導致氣血不足,經血運行不暢而疼痛。
4. 肝腎虧虛:肝腎不足,氣血兩虛,導致經血不調,影響經期舒適度。
盛行人口
年齡:多發於育齡期的女性,特別是青少年及年輕女性,青春期初潮後經痛發病率較高。
生活習慣:工作壓力大、熬夜、情緒不穩定及過度飲食的女性更易患經痛。
其他因素: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的女性經痛風險較高。
發病症狀及西醫治療
症狀:
下腹部劇烈疼痛,通常在月經開始前或開始時出現。
疼痛常輻射至腰背、腿部。
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疲倦等。
西醫治療:
非類固醇消炎藥 (NSAIDs):如布洛芬減輕疼痛和炎症。
荷爾蒙治療:口服避孕藥、黃體素等調節月經週期。
手術治療: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其他嚴重病因可考慮手術。
中醫證型及方劑
氣滯血瘀型:
症狀:經期小腹疼痛、經血色暗有血塊、情緒抑鬱。
方劑:逍遙散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等。
寒溼凝滯型:
症狀:小腹冷痛、得熱痛減、經血色暗有血塊、四肢冰冷。
方劑:溫經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吳茱萸、桂枝、當歸、白芍等。
氣血虧虛型:
症狀:經痛綿綿、乏力、面色蒼白、經量少。
方劑:四物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等。
肝腎虧虛型:
症狀:經痛伴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月經量少。
方劑:六味地黃丸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等。
針灸治療
主要穴位:
三陰交 (SP6):調理氣血,疏通經絡,緩解經痛。
氣海 (CV6):補益元氣,調節月經。
血海 (SP10):活血化瘀,調理氣血。
輔助穴位:中極 (CV3)、足三里 (ST36)、關元 (CV4)等。
衛教
注意保暖:經期避免受寒,尤其下腹部和腰部,防止寒溼侵襲。
飲食調理:經期前後應以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為主,避免生冷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適度運動:經期前進行輕度運動,如瑜伽、散步,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經痛發生。
調節情緒: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。
定期復診:建議經痛患者定期進行中醫調理和診治,以防病情反覆發作。
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
[三九貼] 謙懿中醫診所 2024 三九貼預約開始
- 初九貼2024年12月30日:2024年12月22日-2025年01月04日
- 二九貼2025年01月08日:2025年01月05日-2025年01月15日
- 三九貼2025年01月17日:2025年01月16日-2025年01月25日
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
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
[謙懿EDM] 失眠
[謙懿EDM] 失眠
王小姐今年35歲,從事科技業,平時工作壓力大且經常加班,這讓她的作息非常不規律。最近幾個月來,王小姐常常到了晚上難以入眠,躺在床上翻來覆去,即使勉強入睡,睡眠也非常淺,一點聲音就會驚醒。長期下來,她感到精神不濟,工作效率大幅下降,情緒也變得焦躁不安。
在朋友的推薦下,王小姐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,希望能找到解決失眠問題的辦法。謙懿中醫師仔細詢問了她的病史,並通過望診、聞診、問診和切診,發現她的舌苔偏薄白,脈象細弱。經過綜合診斷,謙懿中醫師認為王小姐的失眠屬於「心脾兩虛、肝鬱氣滯」證型,主要由於工作壓力大、情緒鬱結,導致氣血不足,心神失養,難以安寧入眠。
針對王小姐的症狀,謙懿中醫師開立了歸脾湯加減,這個方劑具有健脾養心、補血安神的功效,主要藥材包括:黃耆、當歸、酸棗仁、白朮。同時,謙懿中醫師還搭配針灸療法,選取了百會穴、本庭穴、神門穴、內關穴、足三里穴……等穴位進行針刺,以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安定心神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,王小姐的失眠問題逐漸改善,她晚上能夠更快入睡,睡眠品質也大幅改善,早晨醒來後感覺精神飽滿。隨著症狀的好轉,她的工作效率和情緒狀態也顯著改善。
謙懿中醫師提醒王小姐,失眠的治療需要調養心神,平日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過度勞累,並定期進行中醫調理,以鞏固療效,防止失眠復發。
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,主要表現為難以入睡、睡眠品質差、容易驚醒或早醒後無法再入睡。即便有充足的睡眠時間,失眠患者仍常感到白天精神不濟、注意力難以集中、工作效率下降,甚至情緒不穩定。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,包括精神壓力、焦慮、生活習慣不良、環境影響以及身體疾病等。根據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,失眠可分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。長期失眠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還可能引發或加重健康問題,因此需要及時介入和治療。
1. 病因
精神壓力:工作、生活中的壓力,焦慮、抑鬱、情緒波動都會引起失眠。
不良生活習慣:如過度依賴咖啡因、抽菸、飲酒或作息不規律。
疾病因素:慢性疼痛、呼吸系統疾病(如睡眠呼吸暫停症)、甲狀腺功能亢進等。
藥物副作用:一些藥物,如抗抑鬱藥、抗焦慮藥、激素類藥物,可能會干擾睡眠。
環境因素:如過度嘈雜的環境、光線干擾、不舒適的床鋪等。
2. 盛行人口
年齡:失眠在所有年齡段都可能發生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失眠的發病率會增加。老年人更容易患上失眠。
性別:女性的失眠發病率高於男性,特別是在懷孕、產後、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階段。
職業:高壓職業、需要輪班工作的人群失眠的風險更高,如醫護人員、金融業從業者、IT工作者等。
心理因素:有焦慮、抑鬱或慢性精神壓力的人群容易出現失眠。
3. 發病症狀及西醫治療
發病症狀:
入睡困難:即使感覺疲倦,也難以入睡。
睡眠淺:睡覺時容易驚醒,且難以再次入睡。
早醒:比預期的時間提早醒來,且無法再度入睡。
白天精神不振:無法集中注意力,情緒易波動,工作效率下降。
西醫治療:
藥物治療:主要使用鎮靜催眠藥物,如苯二氮䓬類(地西泮、氯硝西泮等)、非苯二氮䓬類(佐匹克隆、唑吡坦等),以及抗抑鬱藥(如米氮平)來幫助患者入睡。
行為治療:認知行為療法(CBT)用於改變患者對失眠的焦慮和不良睡眠習慣。
睡眠衛生指導:調整作息,限制午睡,避免在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。
4. 中醫證型及方劑
心脾兩虛型:
症狀:失眠多夢、頭暈健忘、心悸神疲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不振。
方劑:歸脾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酸棗仁、茯苓、龍眼肉等。
心火亢盛型:
症狀:心煩易怒、失眠多夢、口渴咽乾、舌紅苔黃、脈數。
方劑:黃連阿膠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黃連、黃芩、阿膠、雞子黃等。
肝鬱化火型:
症狀:情緒抑鬱、失眠易醒、煩躁易怒、脅肋脹痛、口苦。
方劑:龍膽瀉肝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龍膽草、黃芩、梔子、柴胡、當歸等。
腎陰虧虛型:
症狀:失眠多夢、腰膝酸軟、心煩、口乾、耳鳴,舌紅少苔。
方劑:六味地黃丸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等。
5. 針灸
主要穴位:
神門穴(HT7):寧心安神,調節心神。
內關穴(PC6):寧心安神,調節氣血。
三陰交穴(SP6):調和脾胃,疏肝養血。
太溪穴(KI3):滋補腎陰,安神定志。
百會穴(GV20):提神醒腦,調理頭部經絡。
輔助穴位:足三里穴(ST36)、印堂穴(EX-HN3)、照海穴(KI6)。
6. 衛教
良好睡眠習慣: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。確保睡前至少30分鐘內避免使用電子設備,並營造一個安靜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避免刺激性食物:避免在晚上攝入咖啡因、酒精、辛辣食物等。
適度運動:適度的運動,如散步、瑜伽,可以促進夜間的深度睡眠,但避免在臨睡前運動過度。
放鬆心情:養成放鬆的習慣,如睡前冥想或深呼吸,減少焦慮感。
保持良好的飲食:增加有助於睡眠的食物攝取,如富含色氨酸的食物(牛奶、香蕉、堅果等)。
避免長時間午睡:避免過度白天睡眠,以免影響夜間的睡眠品質。
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
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
2024/10/02 (三) 颱風天,謙懿中醫診所,全日休診,請患者再另行安排回診時間 颱風天請注意安全
2024/10/02 (三) 颱風天,謙懿中醫診所,全日休診
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
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
[謙懿EDM] 梅尼爾氏症
[EDM] 梅尼爾氏症
趙小姐是一位剛過40的職業女性,平時工作壓力大,生活節奏快。最近,她突然開始感到一陣陣的天旋地轉,尤其是在早晨剛起床或突然轉頭時,這種強烈的眩暈感讓她幾乎無法站立,伴隨著耳朵裡的嗡嗡聲,甚至有時還會感覺到耳朵裡充滿壓力和不適。每次發作時,趙小姐只能被迫停止手上的工作,休息好一陣子才能緩過來。這種不適的感覺持續了幾個星期,讓她十分困擾,於是她決定到醫學中心檢查。
在醫學中心,趙小姐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,也就是內耳病變引起的平衡失調和耳鳴問題。雖然西醫給她開了一些藥物,但她的症狀並沒有顯著改善,依然時不時感到天旋地轉。無奈之下,趙小姐開始尋求其他治療方式,經朋友推薦,她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。
在謙懿中醫診所,謙懿中醫師通過仔細的問診和舌診、脈診,發現趙小姐的症狀屬於中醫肝陽上亢型,這與她平時的高壓工作和情緒波動有很大關係。針對趙小姐的情況,謙懿中醫師開立了天麻鉤藤飲合知柏地黃丸,藥方中包含天麻、鉤藤、石決明、熟地黃、知母…等藥材,用於平肝潛陽、清熱安神。同時,謙懿中醫師還進行了針灸治療,選取了百會、內關、太溪、耳門、曲池……等穴位,以疏通經絡,平衡內耳壓力。
經過幾週的治療,趙小姐的眩暈發作頻率明顯減少,耳鳴也有所緩解,她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感到天旋地轉。這段經歷讓趙小姐深刻體會到中醫治療梅尼爾氏症的效果,並決心在日常生活中維持謙懿中醫師的建議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,從而徹底告別天旋地轉的困擾。即使是難纏的梅尼爾氏症,中醫也能通過辨證論治,從根本上改善症狀,讓患者重拾健康與生活平衡。
梅尼爾氏症
梅尼爾氏症,又稱為「內耳淋巴水腫」,是一種家族性遺傳疾病,主要發生於40-60歲的壯年族群,且以女性居多。該病的典型症狀為眩暈,發作時通常持續20-30分鐘甚至數小時不等。
病因
梅尼爾氏症的主要病因包括內耳的膜迷路積水,導致內耳壓力升高,影響平衡和聽力。此外,病毒感染、自身免疫反應、遺傳因素以及生活壓力也可能導致或加重病情。遺傳在此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且與壓力、過度疲勞有關的生活習慣則可能誘發發作。
盛行人口
此病主要好發於40至60歲之間的成年人,女性患病率略高於男性。有梅尼爾氏症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更高。
發病症狀
眩暈:突然發作的強烈眩暈,通常持續20分鐘至幾個小時。
耳鳴:耳朵內持續的嗡嗡聲、鈴聲或低沉的噪音。
聽力減退:多為單側性聽力下降,尤其是低音頻率的聲音。
耳壓感:患耳感到充滿壓力或飽滿感。
噁心嘔吐:眩暈嚴重時伴隨噁心或嘔吐感。
失去平衡:由於內耳積水引起的平衡失調。
西醫治療
藥物治療:使用利尿劑減少內耳積水;抗眩暈藥(如苯海拉明)和鎮靜劑(如地西泮)來緩解症狀。
低鹽飲食:減少鹽分攝入來降低體內液體積聚,從而緩解內耳壓力。
物理療法:前庭康復療法有助於改善平衡功能。
手術治療:針對無法控制的嚴重病例,可能需要進行內耳手術以減壓或破壞內耳功能。
中醫辨證論治
中醫認為,梅尼爾氏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:
痰火內擾:所謂「無痰不眩,無火不暈」,痰火內擾導致眩暈耳鳴。
腎虛不固:腎虛導致高搖,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。
肝陽上亢:肝陽上亢導致風火內擾,眩暈耳鳴。
中醫證型及方劑
肝陽上亢型:症狀包括眩暈耳鳴、頭痛、面紅目赤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。可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天麻、鉤藤、石決明、黃芩、川牛膝、杜仲。
氣血兩虛型:症狀包括眩暈耳鳴、面色蒼白、乏力心悸、頭暈目眩。可選用歸脾湯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酸棗仁、茯苓。
腎精不足型:症狀包括耳鳴如蟬鳴、眩暈、腰膝酸軟、遺精耳鳴。可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。
痰濁中阻型:症狀包括眩暈耳鳴、胸悶脘痞、嘔吐痰多、頭重如裹。可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半夏、白朮、天麻、茯苓、橘紅、生薑。
針灸治療
主要穴位:
百會穴(GV20):升陽益氣,平衡內耳壓力。
太溪穴(KI3):補腎安神,滋陰降火。
內關穴(PC6):寧心安神,調和氣血。
聽宮穴(SI19):疏通耳部經絡,改善聽力。
翳風穴(SJ17):疏風散寒,通經活絡。
輔助穴位:風池穴(GB20)、陰陵泉穴(SP9)、足三里穴(ST36)。
穴道按摩
翳風穴、勞宮穴、俠谿穴:可促進淋巴循環、改善症狀,並幫助情緒緩解。
日常保養
規律生活作息:不要熬夜,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。
保持身心舒暢:放鬆心情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壓力。
避免接觸菸酒或刺激性食物:這些可能加重症狀。
低鹽飲食:多吃蔬果,減少鹽分攝取以緩解內耳壓力。
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
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
[謙懿EDM] 媽媽手
陳小姐是一位年輕的母親,經常需要抱孩子、做家務,長時間用力使用手腕。最近,她發現手腕一用力就痛,尤其在抱孩子時更加明顯,這讓她非常困擾。吃了止痛藥也沒有明顯的效果,疼痛反而越來越嚴重,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照顧孩子的能力。朋友推薦她前往謙懿中醫診所,希望尋求專業的中醫治療。
在謙懿中醫診所,陳小姐接受了詳細的診斷。謙懿中醫師了解了她的症狀和工作生活習慣,並通過望診、聞診、問診、切診等方法,確定她患上了常見的手腕病痛——媽媽手,即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。
針對陳小姐的情況,謙懿中醫師制定了個人化的中藥及針灸治療方案。中醫師辨證為氣滯血瘀、經絡不暢,選用了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絡的中藥方劑,包括:川芎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。針灸方面,中醫師選擇了一些對治療媽媽手效果顯著的穴位進行針刺,包括:陽池、合谷、內關、外關、曲池。隨著治療的進展,陳小姐手腕的疼痛逐漸減輕。每次治療大約持續20-30分鐘,中醫師建議陳小姐每週進行兩次針灸治療。
經過幾週的中藥和針灸治療,加上搭配謙懿筋骨活血方的治療,陳小姐的手腕疼痛顯著改善,日常生活也恢復了正常。她非常感激謙懿中醫診所的治療,決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中醫師的建議,避免過度用力使用手腕,並定期進行保健,以防止病情復發。
『手腕一用力就痛,吃了止痛藥也沒用…』
#常見的手腕病痛-媽媽手🤚
【#媽媽手 中醫治療很有感】
媽媽手的正式學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是一種慢性損傷疾病。由於長期過度使用控制拇指的肌腱,造成橈骨莖突處的腱鞘和肌腱水腫增厚,妨礙肌腱滑動甚至沾黏,因此只要一用力就會疼痛。
媽媽手的症狀:
手腕處的大拇指側疼痛
疼痛可能延伸至手臂
手部無法用力,手握物品有障礙
扭毛巾、寫字等會用到大拇指的動作都會疼痛
腕關節可能有緊繃、腫脹的感覺
哪些人容易得媽媽手?
常做家事的家庭婦女
常做手工或編織的工作者
常抱小孩的家長
長期單手端餐盤的服務員
媽媽手的治療:
西醫會給予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,但可能出現副作用。
中醫來說,媽媽手是因為局部過勞和血不榮筋造成,因此治療上會以調養氣血、疏筋通絡為主,並搭配傷科手法、藥物治療及針灸來調理。
中藥治療:針對患者體質與症狀嚴重程度,開立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的藥方。
氣血瘀滯型
症狀:手腕疼痛,活動受限,局部壓痛明顯,疼痛部位固定。
治療要點:活血袪瘀、通絡止痛。
方劑:桃紅四物湯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川芎、當歸、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。
風寒溼痹型
症狀:手腕疼痛,遇寒加重,局部冷痛、僵硬,疼痛部位活動受限。
治療要點:祛風散寒、除溼通絡。
方劑:獨活寄生湯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獨活、桑寄生、桂枝、細辛、杜仲、當歸。
肝腎虛弱型
症狀:手腕疼痛,肌肉無力,腰膝酸軟,疲乏無力。
治療要點:補益肝腎、強筋健骨。
方劑:左歸丸加減,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。
針灸治療:針灸能緩解局部腫脹及疼痛,舒緩肌肉緊繃狀態,常見的穴位有:
陽池穴(SJ4):位於腕背橫紋中,具有通經活絡、舒筋止痛的作用。
合谷穴(LI4):位於手背,第一、二掌骨之間,具有疏風解表、調氣活血的作用。
內關穴(PC6):位於前臂內側,腕橫紋上兩寸,對手腕疼痛有舒緩效果。
外關穴(SJ5):位於前臂背側,腕橫紋上兩寸,具有疏通經絡、止痛的作用。
曲池穴(LI11):位於肘部屈曲時橫紋外側端,具有清熱解表、通經活絡的作用。
衛教
減少手腕使用:避免過度用力和重複性動作,使用手腕護具固定,減少疼痛。
正確姿勢:保持手腕自然放鬆,避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。
適度休息:在工作和家務中,適當休息,避免手腕過度疲勞。
冰敷和熱敷:急性期可以冰敷以減少腫脹,慢性期則可使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。
手部運動:進行適度的手部和手腕運動,保持關節靈活性,但避免過度勞損。
定期復診:遵從醫師建議,定期進行治療和檢查,確保病情穩定和恢復。
通過中醫辨證論治,媽媽手患者能夠從氣血及筋骨進行調理,減少使用止痛藥或類固醇造成的後遺症,不僅能治本,更能提高治療效果。
2024年7月24日 星期三
[颱風休診公告] 2024/07/25 謙懿中醫診所,整日休診
[颱風休診公告] 2024/07/25 謙懿中醫診所,整日休診
2024/07/25 謙懿中醫診所
整日休診
請各位患者再另行安排時間回診
「謙」沖自牧,鑠「懿」淵積
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
[颱風休診公告] 2024/07/24 謙懿中醫診所整日休診
[颱風休診公告] 2024/07/24 謙懿中醫診所,整日休診
2024/07/24 謙懿中醫診所
整日休診
請各位患者再另行安排時間回診
「謙」沖自牧,鑠「懿」淵積
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
[謙懿EDM] 耳鳴
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
[三伏貼] 謙懿 2024 三伏貼預約開始
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
[謙懿EDM] 顏面神經麻痺
[謙懿EDM] 顏面神經麻痺
47歲的周先生是一位在科技業工作的專業程式設計師,他經常熬夜寫程式,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。有一天早上,周先生突然發現自己的左面口眼歪斜,當時他驚慌失措,以為自己可能中風了。然而,經過進一步觀察,他發現除了口歪眼歪之外,其他身體部分沒有異常,並且喝水時水會流出來。經醫生檢查後,確診為顏面神經麻痺。
周先生決定到謙懿中醫診所尋求幫助。謙懿中醫師了解他的工作型態和這次發病的症狀,辨證為風寒襲表、血虛絡脈阻滯,利用桂枝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以疏風散寒、養血通絡,而針灸也針對陽白、地倉、下關、頰車、攢竹……等面部特定的穴位進行治療,以促進面部神經及肌肉恢復和功能改善。
隨著治療的進展,周先生左面口眼歪斜症狀逐漸減輕,眼不能閉及流口水明顯改善,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得到了很大的緩解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周先生康復後,並馬上回到繁忙的工作中。
然而,由於工作繁忙,周先生忽視了謙懿中醫師的建議,沒有按時服用中藥和持續進行針灸療程。不久之後,他再次感到左臉麻木,面部肌肉僵硬,這次他立刻前往謙懿中醫診所求診。
謙懿中醫師重新調整了周先生的治療計畫,搭配謙懿筋骨活血方及謙懿滋陰潤燥方,持續進行治療和調理性。還好這次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周先生的症狀再次得到改善,左臉的麻木感消失,他終於再次獲得了健康。
這個醫案強調中醫在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方面的效果,並提醒患者,即使症狀得到緩解,若是造成的病因沒有改善,很容易復發,也應該持續進行治療和調理,以確保病情不再復發。
顏面神經麻痺的病因多樣,常見的包括感染、外傷、發炎、腫瘤和血管異常……等因素。感染如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等,會直接影響顏面神經;外傷如頭部或面部創傷也可能損傷神經;發炎方面,例如耳部感染、中耳炎和腦膜炎等,可能引發顏面神經麻痺。腫瘤如腦腫瘤或耳周腫瘤壓迫面神經,亦是誘發因素之一。血管因素則可能包括面神經供血不足或血管痙攣,這些都可能導致神經功能異常。
顏面神經麻痺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,但最常見於中年人,並且無明顯的性別差異,男性和女性均可罹患。這種病症的發生與環境因素和生活壓力有一定關係,例如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或處於高壓工作狀態。發病症狀通常表現為突然出現的單側面部無力、口眼歪斜、流口水、眼睛不能閉合、味覺減退以及耳朵周圍疼痛等。這些症狀使患者感到非常不適且擔憂。
西醫常規治療包括: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。藥物治療通常使用類固醇來減少神經發炎,並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。物理治療則包括面部肌肉鍛煉,以幫助恢復面部肌肉的功能和力量。對於嚴重的病例,手術治療可能是必要的,手術可以幫助減壓或修復受損的面神經,從而改善患者的症狀。上述治療旨在緩解症狀,促進神經恢復,並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針對顏面神經麻痺,常見的證型有風寒入絡、風熱侵絡、肝腎陰虛和氣血不足。比如,風寒入絡型多見於突然受寒後發病,症狀表現為面部麻木、肌肉無力、畏寒怕風;風熱侵絡型則多見於急性發熱後發病,症狀表現為面部紅腫熱痛、發熱、口渴;肝腎陰虛型多見於慢性病程中,症狀表現為面部麻木無力、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;氣血不足型則多見於體質虛弱者,症狀表現為面部麻木無力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失眠。在確定證型後,中醫師會根據病機選擇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法。例如,風寒入絡型以疏風散寒、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,常用川芎茶調散或桂枝湯加減;風熱侵絡型以清熱解毒、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,常用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;肝腎陰虛型以滋陰補腎、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,常用左歸丸或六味地黃丸加減;氣血不足型以補氣養血、通絡止痛為治療原則,常用八珍湯或歸脾湯加減。
此外,針灸療法也是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重要手段。中醫師會選擇適當的針灸穴位,如陽白穴、四白穴、地倉穴、頰車穴、合谷穴等,根據病情進行針刺,以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促進面部神經功能恢復。
風寒入絡型:
症狀:面部麻木、肌肉無力、畏寒怕風。
方劑:川芎茶調散、桂枝湯加減。
風熱侵絡型:
症狀:面部紅腫熱痛、發熱、口渴。
方劑:銀翹散、桑菊飲加減。
肝腎陰虛型:
症狀:面部麻木無力、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。
方劑:左歸丸、六味地黃丸加減。
氣血不足型:
症狀:面部麻木無力、神疲乏力、心悸失眠。
方劑:八珍湯、歸脾湯加減。
針灸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配穴思路基於中醫理論,旨在通過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、舒緩神經,從而達到治療效果。以下是針灸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主要穴位及輔助穴位的配穴思路:
陽白穴(GB14)
位置:位於眉毛上方,前額中線旁開一寸。
功能:陽白穴屬於膽經穴位,具有疏風清熱、明目止痛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改善眼部功能,緩解面部痙攣和疼痛。
四白穴(ST2)
位置:位於瞳孔直下,眼眶下緣。
功能:四白穴屬於胃經穴位,具有散風通絡、明目止痛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緩解眼睛周圍的症狀,減少面部神經麻痺的影響。
地倉穴(ST4)
位置:位於口角旁開約0.4寸。
功能:地倉穴屬於胃經穴位,具有疏風通絡、開竅利咽的作用。針刺此穴有助於改善口角歪斜,恢復面部對稱性。
頰車穴(ST6)
位置:位於下頜角前上方,咀嚼肌處。
功能:頰車穴屬於胃經穴位,具有通經活絡、祛風止痛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緩解面部肌肉痙攣和疼痛,改善咀嚼功能。
合谷穴(LI4)
位置:位於手背,第一、二掌骨之間。
功能:合谷穴屬於大腸經穴位,具有疏風解表、調氣活血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調整全身氣血,增強治療效果。
輔助穴位:
太衝穴(LR3):屬於肝經穴位,位於足背,第一、二趾骨間。具有疏肝理氣、通經活絡的作用。針刺此穴有助於緩解情緒壓力,促進面部神經的恢復。
曲池穴(LI11):屬於大腸經穴位,位於肘部屈曲時橫紋外側端。具有清熱解表、通經活絡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促進氣血運行,改善局部炎症。
足三里穴(ST36):屬於胃經穴位,位於膝蓋下約四橫指處。具有補益脾胃、調氣活血的作用。針刺此穴可增強體質,促進全身氣血運行,助於面部神經的恢復。
配穴思路:針對顏面神經麻痺,選擇上述主要穴位和輔助穴位進行針灸治療,旨在疏風解表、通經活絡、調氣活血。主要穴位集中在面部,針刺後可直接作用於受損的面部神經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功能;輔助穴位則通過調整全身氣血,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,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。整體配穴強調局部治療與全身調理相結合,以達到全面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目標。
衛教
保持面部溫暖:避免受涼,尤其是避免直接吹風。
面部運動:進行面部肌肉鍛煉,如皺眉、抬眉、閉眼、吹氣等。
飲食調理: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、C和蛋白質的食物,保持均衡營養。
心理疏導: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減少壓力,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。
定期復診:按照醫囑進行中藥治療和針灸治療,定期復診以監控病情恢復情況。
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
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
[謙懿專欄] 腹部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『#膽囊炎』找上門‼️
[謙懿專欄] 腹部痛不一定是胃痛恐是『#膽囊炎』找上門‼️
腹部痛不一定是胃痛
恐是『膽囊炎』找上門‼️
隨著社會進步,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,
飲食習慣改變,經常外食、大魚大肉
增加膽囊的負擔,導致許多人患上膽囊炎😖
膽囊炎的主因為膽結石阻塞膽囊出口,細菌性感染或膽汁成分改變,所引起的發炎⚠️
🔍常見的症狀
⚪️腹痛脹氣
⚪️食慾不振
⚪️噁心嘔吐
⚪️消化不良
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膽為中清之腑,
負責貯存與輸送膽汁,凡飲食不節、寒暑失調、情志不暢等
皆是可能導致肝膽氣滯、溼熱內阻、肝失疏泄、橫逆犯胃等而形成膽囊炎。
💡治療會以疏肝和絡為基本治則,結合肝膽的生理特點,
🌟實證:宜用理氣、清利溼熱之法,
🌟虛證:宜補中寓通,採用滋陰、養血、柔肝之法
📣搭配穴位按摩效果更佳,常用穴位:
▪️陽陵泉是膽經穴位,位於膝關節外側凹陷處
✅可促進膽汁排泄,激發膽經疏泄生發之氣
▪️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,位於膝蓋下約四橫指處
✅可以調節脾胃功能。
治療膽囊炎除了中醫療法外,
同時患者也需要維持正確的飲食習慣,
以低脂肪、高蛋白質、低膽固醇、高維生素為原則🙌🏻
搭配規律運動、排便順暢,才能將低膽囊炎復發的機率唷✨
#謙懿中醫關心您❤️
#謙懿中醫
#謙懿滋陰潤燥方
#謙懿健脾袪溼方
#謙懿中醫提供您最專業的中醫診療以及客製化的療程,改善你的疼痛煩惱!
謙懿中醫診所
住址:112臺北市北投區實踐街21號1F
電話:02-2821-3974
如果大家有掛號需求,可以先加入
謙懿中醫診所 Line@chianyi 進行掛號 (Line上面搜尋需加上 "@")
或是到以下網址進行線上掛號
1.謙懿中醫診所 官方網站
2.謙懿中醫診所 Line@chianyi 進行掛號 (Line上面搜尋需加上 "@")
3.謙懿中醫診所 Facebook粉絲專頁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chianyi
#中醫師施柏瑄醫師
#中醫師曾偉婷醫師
#石牌中醫
#北投中醫
#謙懿中醫
#北投婦科調理
#北投腸胃中醫
#北投轉骨中醫
#北投過敏鼻炎中醫
#北投不孕症中醫
#北投失眠中醫
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
[謙懿專欄] 腹部劇痛請小心,可能是#胰臟炎的前兆🚨
[謙懿專欄] 腹部劇痛請小心,可能是#胰臟炎的前兆🚨
腹部劇痛請小心
#可能是胰臟炎的前兆🚨
胰臟炎是一種潛在嚴重的疾病
成因包括過度飲酒、膽結石、高脂飲食、腸道感染等‼️
此外,一些遺傳性疾病、藥物使用、外傷等也可能引起胰臟炎的發生
【典型症狀】
🔸上腹疼痛
🔸腹部脹滿
🔸噁心嘔吐
🔸體重減輕
#95%的胰臟炎病人都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
這些症狀可能與其他胃腸道疾病相似,因此應當密切注意⚠️
重度急性胰臟炎病人可能出現器官衰竭,嚴重時可能危及性命
💡中醫治療分為急性期與慢性期
《急性期》
使用通裏攻下類中藥增加腸道蠕動
讓膽汁與胰液通暢的流出,避免再度淤滯發炎
🌟治療方式:如大柴胡湯,同時可搭配雞內金、蒲公英,金錢草等
去積消炎,也可視情況加入活血化瘀的中藥💊
《慢性期》
主要針對氣機阻滯、濕熱蘊結等病機
🌟治療方式:清熱化濕、理氣降逆
搭配針灸能更有效地緩解症狀🪡
日常預防
▪️避免高脂、高糖、高鹽飲食,增加蔬果攝取
▪️避免過度飲酒、戒煙有助於減少發病風險
▪️保持身體適度運動,有助於促進消化、降低體重
▪️注意使用可能導致胰臟炎的藥物,必要時在醫師指導下使用
胰臟炎是一種複雜症狀多樣、成因複雜的疾病😵💫
透過中醫治療與日常預防措施,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胰臟健康
如果有疑似胰臟炎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與治療💬
#謙懿中醫
#謙懿滋陰潤燥方
#謙懿首烏顧髮方
#謙懿中醫提供您最專業的中醫診療以及客製化的療程,改善你的疼痛煩惱!
謙懿中醫診所
住址:112臺北市北投區實踐街21號1F
電話:02-2821-3974
如果大家有掛號需求,可以先加入
謙懿中醫診所 Line@chianyi 進行掛號 (Line上面搜尋需加上 "@")
或是到以下網址進行線上掛號
1.謙懿中醫診所 官方網站
2.謙懿中醫診所 Line@chianyi 進行掛號 (Line上面搜尋需加上 "@")
3.謙懿中醫診所 Facebook粉絲專頁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cmchianyi
#中醫師施柏瑄醫師
#中醫師曾偉婷醫師
#石牌中醫
#北投中醫
#謙懿中醫
#北投婦科調理
#北投腸胃中醫
#北投轉骨中醫
#北投過敏鼻炎中醫
#北投不孕症中醫
#北投失眠中醫
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
[謙懿EDM] 雷射針灸治療慢性疾病
[謙懿EDM] 雷射針灸治療慢性疾病
低能量雷射針灸療法 (Low-level Laser Therapy,LLLT)經過科學研究證明,可有效改善多種急慢性疾病。低能量雷射針灸採用非侵入性的雷射光照射,激發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,從而提升病患的整體健康。研究發現,雷射針灸對於緩解慢性疼痛如腰痛、頸痛、膝蓋痛、媽媽手、五十肩及關節炎等特別有效。此外,在頭痛、偏頭痛、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上也展現了良好的效果。雷射針灸同時被證實能改善神經系統的功能,包括減輕神經性疼痛和改善周邊神經病變,也常用於改善帶狀皰疹造成的神經疼痛。在消化系統方面,雷射針灸亦對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有正面的效益。除此之外,雷射針灸在促進傷口癒合、提升運動表現及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等方面也有所貢獻。總而言之,雷射針灸作為一種多功能且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,為中醫治療醫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。
雷射針灸適合治療多種疾病,包括但不限於肌肉骨骼疼痛、慢性疲勞、頭痛偏頭痛、風濕性關節炎、運動創傷、神經系統疾病、消化系統疾病…..等。此外,透過精準的雷射光作用於特定穴位,雷射針灸可以非侵入性地幫助身體恢復平衡,提升生活品質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雷射針灸在治療特定症狀方面顯示出顯著成效。在青少年的轉骨期間,雷射針灸足三里、陽陵泉、湧泉、太衝、血海……等穴位能有效促進骨骼的正常發育,緩解成長痛。對於慢性鼻過敏患者,雷射針灸迎香、合谷、曲池、列缺….等穴位能顯著減少鼻塞、噴嚏和流鼻涕……等症狀。對於膝關節疼痛和腰痛的患者來說,雷射針灸足三里、陽陵泉、血海、腎俞、大腸俞、環跳….等穴位,不僅能有效減輕疼痛,還能提升關節靈活性,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度。這些治療成效得益於雷射光深入組織的能力,可促進細胞新陳代謝,改善血液循環,減少發炎,達到治療效果。
雷射針灸治療採用專門低能量雷射設備,按照治療需求選擇合適的雷射波長和輸出功率即時間。與傳統針灸相比,雷射針灸其無痛、安全且有效的特性,使雷射針灸成為傳統針灸之外的另一種選擇,特別適合於害怕針刺或是對疼痛敏感的患者,可大幅提升患者的接受度,加上因為為非侵入性治療,降低感染風險。由於雷射針灸有其能量累積之效果,為達最佳治療效果,雷射針灸根據個別情況和反應,個人化擬定治療次數和治療間隔,然而,雷射針灸在深層組織治療的穿透力可能不及傳統針灸,且對雷射設備的操作要求較高,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進行,在施行雷射針灸治療前,需經專業醫師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,確認是否適合此類治療。
謙懿中醫診所近期引進了先進的低能量雷射針灸治療技術,我們希望透過雷射針灸,為我們的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治療選項。雷射針灸結合了傳統中醫的針灸理論和現代的雷射技術,科學研究已證明它能有效改善包括慢性疼痛、神經系統疾病、消化系統問題等多種健康狀況。在謙懿中醫診所,我們致力於為每位患者提供最專業且貼心的服務,持續探索及引入新的醫療技術和治療方法,希望能為患者帶來更全面的健康照護。
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
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
[謙懿EDM] 大腸激躁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