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

[謙懿EDM] 骨質疏鬆

 



[謙懿EDM] 骨質疏鬆

趙先生,今年72歲,曾是位教學一絲不苟的退休國文老師。某天清晨如常到浴室洗漱,卻不慎滑倒,腰部劇痛難忍,送醫後被診斷為「椎體壓迫性骨折」,進一步檢查證實為中重度骨質疏鬆症。這消息對他猶如晴天霹靂,就醫後接受鈣片、維生素D3與骨鬆藥物等常規治療。趙先生照著醫囑規律服藥,但數月過後,他仍覺得腰痠腿軟、走路虛浮、夜尿頻繁、精神疲乏,甚至連公園散步都提不起勁。這讓他開始思考:除了吃藥,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真正改善身體?
在女兒的建議下,趙先生來到謙懿中醫診所。中醫師經過問診、舌脈診察後,認為他屬於「肝腎不足、脾氣虛」的體質。舌淡苔白,脈沉細,呈現典型的「腎主骨,髓生於腎」虧損之證。謙懿中醫師說道:「骨質疏鬆不只是缺鈣,更是整體體質虛弱的表現,必須從補腎養骨、健脾助納開始調理。」

趙先生的治療方案包括:
  • 🔹 中藥調理處方:主方為 龜鹿二仙膠加味:
    • 龜板膠、鹿角膠:滋補腎陰、壯陽生髓
    • 人參、枸杞子:補氣養肝腎,促進骨髓再生
    • 杜仲、續斷、補骨脂:強筋壯骨、補腎助陽
      • 佐以 參苓白朮散加減:健脾助納,強化營養吸收
      • 搭配日飲 杜仲首烏飲:溫補肝腎、黑髮強筋
  • 🔹 針灸療法 每週針灸2次,選取穴位如:
    • 腎俞(BL23)、命門(GV4):補腎壯骨、益精填髓
    • 足三里(ST36)、陽陵泉(GB34):健脾祛濕,強化四肢
    • 委中、承山、肝俞、脾俞:疏通經絡,減少腰腿痠痛
    • 並配合艾灸命門與腎俞穴,以溫補腎陽,緩解冷痛

📈 經過三個月的中醫調理,趙先生的狀況明顯改善:夜尿次數從3次降到1次,走路不再虛浮,跌倒的恐懼也大幅減少。他在最近一次骨密度檢查中,數值微幅上升,連西醫師也表示「維持得很好」。

趙先生開心地分享:「以前總覺得骨鬆只能靠鈣片,沒想到中醫不只治症狀,還能讓我整個人感覺更有精神、更穩當,真的不一樣。」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骨質疏鬆症

▶️ 1. 病因 骨質疏鬆的發生,與體內鈣質流失和骨代謝失衡有關。中醫認為「腎主骨」,當腎精虧虛,骨骼就會失去滋養;同時脾胃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肝血虧虛也會影響筋骨濡養。年老體虛、營養不良、久病體衰、過度勞倦,都是常見誘因。

▶️ 2. 盛行人口 骨質疏鬆多見於50歲以上人群,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,由於雌激素急劇下降,骨質流失加速。高齡男性亦屬常見族群,此外長期臥床、營養吸收不良、使用類固醇藥物者亦屬高危族群。

▶️ 3. 發病症狀與西醫治療 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,常因輕微跌倒導致骨折後才被發現。常見症狀包括:腰背痠痛、身高變矮、駝背,甚至出現椎體壓迫性骨折。西醫治療通常以鈣劑、維生素D、雙磷酸鹽、雌激素調節劑、抗體注射等藥物為主,目的是減緩骨質流失、增加骨密度。

▶️ 1. 病因
腎虛精虧:腎主骨,腎精虧損則骨失所養
脾胃虛弱:飲食失調,營養吸收不良
肝血不足:肝藏血,血虛不養筋骨
年老體虛、久病體衰、過度勞倦

▶️ 2. 盛行族群
女性停經後5-10年內風險最高
高齡男性亦常見,尤其有抽菸、喝酒習慣者
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患有內分泌疾病者

▶️ 3. 發病症狀與西醫治療
初期無症狀,常因骨折後才發現
常見腰背痠痛、身高變矮、駝背
治療包括鈣片、維生素D、雙磷酸鹽、SERM、抗體注射

▶️ 4. 中醫證型與方劑
證型 主要症狀 常用方劑
腎虛型 腰痠腿軟、夜尿多、易骨折 六味地黃丸、龜鹿二仙膠、右歸丸
脾虛型 食少納差、便溏、氣虛無力 參苓白朮散、補中益氣湯
肝腎不足 骨痛無力、目眩耳鳴 獨活寄生湯、大補元煎
氣血兩虛 面色萎黃、頭暈心悸、易骨折 八珍湯加杜仲、續斷

▶️ 5. 常用針灸穴位
補腎壯骨:腎俞、命門、太溪
健脾益氣:足三里、中脘、氣海
強筋止痛:陽陵泉、委中、承山

▶️ 6. 衛教建議
每日適度日曬20分鐘(幫助活化維生素D)
高鈣低鈉飲食,忌菸酒與濃茶
適度抗阻力運動,如慢走、太極、彈力帶運動
防跌措施:浴室止滑墊、夜燈、護杖

▶️ 7. 龜鹿二仙膠介紹
典出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為補腎益精、強筋健骨第一方
含龜板膠、鹿角膠、人參、枸杞子
常用於腎精虧虛、骨質疏鬆、虛勞痠痛、月經失調、陽痿早洩等
現代研究證實其能促進骨密度提升、調節免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