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謙懿EDM] 經痛
李小姐今年28歲,從事設計工作,平時生活節奏較快,工作壓力大。每次月經來潮時,她都會經歷嚴重的經痛,特別是小腹部的悶脹疼痛難以忍受,疼痛常常伴隨腰背酸痛,並且會延續到經期的頭幾天。有時疼痛加劇到讓她不得不請假在家休息,依賴止痛藥來度過經期。然而,長期服用止痛藥讓她感到身體越來越虛弱,疼痛也沒有根本的改善。
經朋友推薦,李小姐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,尋求中醫治療。謙懿中醫師對她進行了詳細的問診,並觀察了她的舌苔和脈象。發現她的舌暗紅、苔薄白少,朱點、齒痕、 瘀班、舌下絡脈瘀,脈弦細澀。謙懿中醫師診斷證型為“氣滯血瘀”型,這是由於長期的工作壓力、情緒不暢,導致氣機不暢,血行不通,進而引發經痛。
針對李小姐的病情,謙懿中醫師為她開出了逍遙散加減,這個方劑具有疏肝解鬱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能有效改善氣滯血瘀引起的經痛。主要藥材包括:當歸養血活血、赤芍柔肝止痛、柴胡疏肝理氣、白朮健脾和中、牡丹皮清熱涼血、丹參活血化瘀,並搭配「謙懿疏肝調經方」調理身體,同時,謙懿中醫師還搭配針灸療法,選取了三陰交 (SP6)、合谷 (LI4)、血海 (SP10)等穴位,幫助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李小姐的經痛逐漸減輕,月經來潮時的小腹疼痛明顯緩解,腰背酸痛的情況也逐步好轉。她不再需要依賴止痛藥,經期生活的舒適度大幅提升。謙懿中醫師提醒她,經痛的治療需要持之以恆,即使症狀改善,平時也要注意調養情志、保持規律作息,以防病情反覆。
經痛 (痛經)
病因
1. 氣滯血瘀:由於情志不暢、壓力大等原因導致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瘀阻不通引起疼痛。
2. 寒溼凝滯:外感寒邪,寒溼內生,使經血運行不暢,寒凝血滯。
3. 氣血虧虛:久病體虛,或因過度疲勞、飲食失調,導致氣血不足,經血運行不暢而疼痛。
4. 肝腎虧虛:肝腎不足,氣血兩虛,導致經血不調,影響經期舒適度。
盛行人口
年齡:多發於育齡期的女性,特別是青少年及年輕女性,青春期初潮後經痛發病率較高。
生活習慣:工作壓力大、熬夜、情緒不穩定及過度飲食的女性更易患經痛。
其他因素: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的女性經痛風險較高。
發病症狀及西醫治療
症狀:
下腹部劇烈疼痛,通常在月經開始前或開始時出現。
疼痛常輻射至腰背、腿部。
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疲倦等。
西醫治療:
非類固醇消炎藥 (NSAIDs):如布洛芬減輕疼痛和炎症。
荷爾蒙治療:口服避孕藥、黃體素等調節月經週期。
手術治療: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其他嚴重病因可考慮手術。
中醫證型及方劑
氣滯血瘀型:
症狀:經期小腹疼痛、經血色暗有血塊、情緒抑鬱。
方劑:逍遙散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等。
寒溼凝滯型:
症狀:小腹冷痛、得熱痛減、經血色暗有血塊、四肢冰冷。
方劑:溫經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吳茱萸、桂枝、當歸、白芍等。
氣血虧虛型:
症狀:經痛綿綿、乏力、面色蒼白、經量少。
方劑:四物湯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等。
肝腎虧虛型:
症狀:經痛伴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月經量少。
方劑:六味地黃丸加減。主要藥物包括熟地黃、山茱萸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牡丹皮等。
針灸治療
主要穴位:
三陰交 (SP6):調理氣血,疏通經絡,緩解經痛。
氣海 (CV6):補益元氣,調節月經。
血海 (SP10):活血化瘀,調理氣血。
輔助穴位:中極 (CV3)、足三里 (ST36)、關元 (CV4)等。
衛教
注意保暖:經期避免受寒,尤其下腹部和腰部,防止寒溼侵襲。
飲食調理:經期前後應以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為主,避免生冷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適度運動:經期前進行輕度運動,如瑜伽、散步,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經痛發生。
調節情緒: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。
定期復診:建議經痛患者定期進行中醫調理和診治,以防病情反覆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