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4/03 (四):全日早中晚正常看診
2025/04/04 (五) 兒童節暨清明節:休假不看診
2025/04/05 (六) 兒童節暨清明節:休假不看診
「謙」沖自牧,鑠「懿」淵積
陳先生,今年50歲,是一位忙碌的貿易公司業務主管。由於公司業務涵蓋多個時區,他經常熬夜處理訂單和會議,生活作息不規律,長期處於高壓狀態。兩個月前,他的身體開始向他發出警訊——在右側胸背部突然出現了一片紅疹,伴隨著灼燒般的刺痛感。陳先生起初以為只是普通的皮膚過敏或疹子,但隨著紅疹沿著神經路徑分布,疼痛加劇,甚至難以忍受,尤其是在夜晚,疼痛讓他輾轉反側,根本無法入睡。
經西醫診斷,陳先生被確診為帶狀皰疹(俗稱「皮蛇」)。雖然紅疹在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逐漸癒合,但皮疹消退後,刺痛感並沒有消失,反而變得更加敏感,甚至風吹過皮膚時都會引起劇烈的疼痛。這種持續的疼痛被診斷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。無論是止痛藥還是抗焦慮藥物,都未能有效緩解他的痛苦。經朋友推薦,陳先生決定嘗試中醫調理,於是來到了謙懿中醫診所。
謙懿中醫師耐心聆聽了陳先生的描述,並仔細檢查了他的舌苔和脈象。舌苔偏紅,苔薄黃,脈象弦數有力。中醫師診斷,陳先生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由於肝鬱化火、氣滯血瘀、陰虛火旺所致。多年的高壓工作使肝氣鬱結,進一步化火傷陰,而熬夜則耗損了腎陰,加劇了體內的陰陽失調。這些內在失調為帶狀皰疹病毒的復發提供了可乘之機,進而引發後續的神經痛。
謙懿中醫師進一步指出,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本質在於「不通則痛」,即氣血運行受阻導致疼痛。若要徹底改善症狀,不僅需要緩解疼痛,更要調整整體體質,清除體內的溼熱與瘀滯。
謙懿中醫師為陳先生量身制定了一套內外結合的中醫治療方案,包括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,雙管齊下,內調氣血,外疏經絡。中藥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滋陰養血為主,針對神經痛的慢性特點進行調整:
陳先生每天煎服中藥,並定期回診調整方劑。中藥治療在緩解疼痛的同時,還幫助他改善了睡眠和疲憊感。
針灸的目的是疏通經絡、止痛止癢、調和氣血。謙懿中醫師選用了以下穴位:
1.
主要穴位:
2.
輔助穴位:
針刺每週進行兩次,每次治療約30分鐘。中醫師根據陳先生的疼痛情況,對針刺手法進行靈活調整,如留針和燻針療法,以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。
經過四週的綜合治療,陳先生的疼痛感顯著減輕,夜間能順利入眠,工作狀態也逐漸恢復。他不再被刺痛折磨,整個人精神煥然一新。中醫師提醒陳先生,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需要耐心調養,即便疼痛緩解,也應繼續鞏固治療,防止復發。
帶狀皰疹,又稱「皮蛇」,是一種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(VZV)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。這種病毒在感染水痘後會潛伏於體內,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重新激活,進而引起帶狀皰疹。該病不僅會引起皮膚損傷,還可能導致劇烈的神經痛,特別是在皮疹消退後,部分患者可能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(PHN)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· 病毒復發:帶狀皰疹的主要病因是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,它在患者童年感染水痘後潛伏於神經節內,當免疫力低下、壓力大或患有慢性疾病時,病毒被重新激活,沿著神經纖維引發感染。
· 免疫力低下:病毒復發多與人體免疫力下降有關,如長期疲勞、營養不良、感染或患有免疫相關疾病(如糖尿病、HIV等)。
· 壓力與過度疲勞:長期的精神壓力或高強度工作會導致肝鬱氣滯,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,增加帶狀皰疹的發病風險。
· 氣候因素:天氣寒冷、潮溼、氣溫驟變的環境容易誘發帶狀皰疹的發作。
· 老化和慢性疾病:年齡增長會使免疫功能自然衰退,而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、腎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也更容易患病。
· 年齡層:帶狀皰疹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,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,病毒更容易被激活。
· 慢性病患者: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免疫缺陷患者等群體,發病率更高。
· 長期壓力人群:高壓的職業人群,如醫護人員、白領階層,因精神壓力大、熬夜加班等,也屬於高發人群。
· 免疫功能受抑制者:如癌症化療患者、HIV患者、器官移植患者等,免疫系統受到明顯損害,患病風險顯著增高。
· 有水痘病史者:幾乎所有帶狀皰疹患者都有兒童期水痘病史,因病毒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內。
· 皮膚症狀:
· 神經性疼痛:
· 全身症狀:
· 抗病毒治療:
· 止痛治療:
· 抗炎治療:
· 局部治療:
針刺每週2-3次,根據患者病情靈活加減,並可配合拔罐或艾灸以增強療效。